English

有血有肉、可亲可感

2001-04-1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李仲凡 我有话说

社会需要英雄,时代呼唤英雄精神,于是它锻打了英雄诗篇。然而,唱英雄的颂歌容易,但要把它们唱得亲切、感人可就实在太难了。高凯的《英雄诗篇》(最近由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)写成功了,正是成功在它的可亲可感上。

高凯在表现英雄崇高精神境界时都尽量选取那些最富表现力、感染力的近景或特写镜头。并不惜笔墨地加以细致描绘、铺张渲染,以一组组慢镜头或定格画呈现在读者眼前。描写王杰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,诗歌略去了一切可能的时空背景,紧紧抓取王杰以发现危险到扑上炸药的7秒钟:7秒之内他的心理活动,7秒之内他的英雄举动。这一切虽然只是发生在短短的7秒之内,但诗人却用了18行诗句来表现。18行诗句去表现一个瞬间,使读者的心在这次有意延宕中完全被当时的紧张气氛所慑服,读者的情感也有了足够的时间被充分加温、净化和升华。

诗人在对英雄事迹的刻划中分寸把握得很恰当。既突出英雄或勇敢、或坚毅、或无私的高尚品格,又绝不对他们进行理想化甚至神化的拔高。高凯笔下的英雄是生活于现实之中的英雄,他们也是人,同样有着普通人的遭遇和思想感情。如张海迪和别的孩子一样,也想站立、走路;李四光的妻子忌妒他对石头的深情;蒋筑英对自己的疾病总是拖拖拉拉……高凯对英雄是尊敬的,却没有仰视他们。对英雄,他采取的是寻常百姓的平视视角,他要写出的是英雄的人情味儿,他要消解的是人们对英雄的神秘感。这样,英雄们都被想象着也做普通人的事儿。王进喜“为了祖国不再落后/你恨不得用一根钻杆/把地球钻透”;黄继光是“为祖国拍过胸膛的好男儿/刀山火海都要上啊”。英雄们照样会“恨不得”,会“拍胸膛”。他们的思想、行为方式都被写得与常人无异。这样处理不但丝毫无损于英雄形象的高大,反倒一下子把英雄拉到了老百姓中间,全没了敬而远之的距离感。

高凯的陇东乡土诗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,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。他的英雄诗虽然在题材、表现方式诸方面与他的乡土诗迥然不同,但仍可从中依稀辨出与他乡土诗的血脉联系:英雄诗中依然有如他乡土诗中的“高氏语汇”和对笔下的人、物洋溢着的爱憎分明的情感。《雷锋》:“当你坐了一千里火车/干了一火车好事”;《方志敏》:“那么大的一个官/身上翻遍/居然搜不出一个铜板/一文钱不挣/为什么还提着一颗脑袋/给共产党打江山”。似乎是一个陇东老农民在向你拉扯他的一个熟人的旧事。凝练、生动的口语以及这种亲切的言说方式,让人一下子被那种朴素的对英雄的情感所充满,然后渗透到每一个细胞里去。它们给人的是灵魂电击般的震颤;是一种突如其来的醍醐灌顶般的欣喜。在这一刻,你觉得英雄的脉搏跳动离你如此之近而有力。诗人对英雄的崇敬、热爱甚至是疼爱的感情非常强烈,所以他在遣词造句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。《王杰》:“那颗黑家伙/的的确确没长眼睛/脱手后又落了回来/六亲不认”;《吉鸿昌》:“你是看着那些子弹们一颗一颗/从黑洞洞的枪口里/贼头贼脑地钻出来。”字里行间透出的感情纯粹是一种自然的流露,绝不是矫饰造作得出来的。从诗句中,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有英雄大义凛然的豪迈气概,更有诗人一颗正义、向善的心和满怀的激情。

(《英雄诗篇》,甘肃少儿社出版,定价:6.00元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